防震演练筑防线 · 安全教育护成长——郑师新街坊幼儿园防震减灾活动
2025-09-30
9月30日的郑师新街坊幼儿园,一场兼具专业性与童趣的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有序开展。对3-6岁幼儿而言,安全意识的培养需依托具象化的体验,幼儿园正是基于这一教育规律,将“防震避险”从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,让孩子在模拟场景中学会保护自己。
演练前,各班教室早已开启“安全小课堂”。老师们没有堆砌复杂术语,而是用“小桌子会变成保护我们的小房子”“双手抱头像小乌龟缩壳”这样的童言,教孩子认识避震姿势;带着孩子熟悉“从教室到操场”的疏散路线,“慢慢走,不推挤,跟着小箭头找安全”的趣味指引。这种符合幼儿认知的教学方式,让“地震来了怎么办”的答案变得清晰易懂。
9月30日下午,各个班级正在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,突然一声长鸣警报响起,演练正式开始。
各班老师立刻轻声安抚:“别慌,我们躲进‘小房子’里”,孩子们迅速钻到课桌下,双手紧紧护住头部和颈部,小脸上虽有紧张,却没有慌乱——提前进行的安全教育已让他们记住了动作要领。老师则快速检查门窗,固定好可能掉落的物品,确保教室内无安全隐患。
约60秒后,急促的短音警报响起,疏散环节启动。老师们分工明确:班主任带队在前,配班老师护在中间,保育老师断后,带领孩子弯腰低姿,沿着预定路线有序撤离。楼梯口处,疏散协助组的老师早已到位,轻声指引“这边走,慢慢下”;操场旁,抢险警戒组的老师来回巡视,随时准备帮扶。从教室到操场集结点,整个过程快速却不慌乱,孩子们始终保持着“护头、弯腰、不推挤”的状态。
到达操场后,各班老师第一时间清点人数,将结果汇总上报;抢险救护组的老师则关注着孩子的情绪,蹲下来帮紧张的孩子擦汗,轻声安慰“我们都安全啦”。演练总结时,主持人没有说教,而是用“哪个班的小宝贝记得护头动作呀”的互动,再次强化安全要点,还特别表扬了“帮助同伴的小勇士”,让孩子在鼓励中加深安全认知。
这场演练,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了细致引导。从前期的趣味教学,到演练中的分工守护,再到后期的情绪安抚,每一步都透着专业与用心。郑师新街坊幼儿园始终懂得,对孩子而言,最好的安全保障,是让他们自己学会保护自己——这堂生动的“安全课”,远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。
供稿:郑师附幼 撰稿:郑师附幼
Copyright © www.zznuco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郑州师范学院(河南)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监督邮箱:zznujd@126.com 豫ICP备17048704号 学校首页